發(fā)布:2025-03-26 00:25:32 關注:2840次
一、單位簡介
上海理工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是目前國內從事能源、動力領域人才培養(yǎng)和科學研究工作的重要單位之一。學院辦學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可追溯到二十世紀10年代設置蒸汽機室和內燃機室。學院設置國家級一流專業(yè)、國家級特色專業(yè)、首批國家戰(zhàn)略新興產業(yè)專業(yè),現(xiàn)有能源與動力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以及儲能科學與工程等4個本科專業(yè);有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能源動力專業(yè)學位博士授予點和力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學院1981年工程熱物理、熱力渦輪機械等4個專業(yè)獲全國首批碩士點,1984年熱能工程獲博士點,1986年工程熱物理、制冷及低溫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獲博士點,1998年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獲全國首批一級學科博士點,形成了完備的本碩博人才培養(yǎng)體系,已建成具有國際接軌、國家一流、特色顯著的能源動力類人才培養(yǎng)示范基地。學院擁有“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博士后流動站。一級學科“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及二級學科“制冷及低溫工程”列為上海市重點學科。2024年學院獲批能源動力專業(yè)學位博士點。
學院獲第三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教師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雙聘)、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2人,以及國家級教學名師、國家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家百千萬工程人才、全國優(yōu)秀科技工作者、上海市優(yōu)秀學術帶頭人、東方學者、曙光學者等高端人才40余人次。學院緊密對接先進動力、綠色能源、新型儲能等國家重大戰(zhàn)略需求,形成了葉輪機械流動控制及檢測技術、智慧清潔能源技術與裝備、制冷低溫創(chuàng)新技術與裝備、新能源材料與儲能技術等特色研究方向,擁有上海市動力工程多相流動與傳熱重點實驗室等省部級重點平臺7個。長期與中國重燃、中船重工、上海電氣等能源動力龍頭企業(yè)開展產學研合作和技術轉移,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國家級獎項4項,上海市技術發(fā)明一等獎等省部級獎項100余項。近5年承擔國自然重點項目、工信部“兩機”專項、“兩機”基礎科學中心重大重點項目等國家級項目60余項。
二、教學科研平臺
l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l 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l 中國機械工業(yè)“環(huán)保制冷劑應用研究”重點實驗室
l 中國機械工業(yè)“多相流動測試技術”重點實驗室
l 上海市“動力工程多相流動與傳熱”重點實驗室
l 上海市“碳中和制冷空調技術”重點現(xiàn)代產業(yè)學院
l 上海市“碳中和與先進能源技術”科創(chuàng)教育基地
三、招聘崗位
(一)高層次人才崗
對于具有省部級及以上人才稱號,覆蓋先進動力、制冷低溫、新能源、儲能等科學技術方向的高層次人才,本著一人一議的原則,除享受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年薪外,另疊加享受國家、上海市人才相關待遇。學校還將提供相應的科研啟動經費、一次性住房補貼、人才公寓或學校附近優(yōu)質過渡性周轉房。
01葉輪機械流動分離機理及控制——黃典貴教授團隊
研究方向:聚焦于航空發(fā)動機、燃氣輪機、汽輪機、風機及泵閥等關鍵動力設備的內部流動特性研究,深耕風能和水流能的能量吸收機理,致力于透平機械的正問題與反問題氣動設計及多工況優(yōu)化設計。團隊長期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國家級科研項目的持續(xù)支持,并與多家大型國有企業(yè)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
招聘方向:航空發(fā)動機與燃氣輪機,風能。
招聘人數(shù):2人
02制冷與低溫技術——張華教授團隊
研究方向:開展未來制冷技術、環(huán)保制冷劑、低溫等基礎研究和新技術研發(fā);開展新能源汽車熱管理、數(shù)據(jù)中心冷卻、高溫熱泵、Al+制冷空調、低溫制冷機等系統(tǒng)集成和工程裝備開發(fā)。
招聘方向:制冷與低溫工程、工程熱物理及其交叉學科方向。
招聘人數(shù):2人
03儲能科學與技術——武衛(wèi)東教授團隊
研究方向:電化學儲能、化學儲能、熱質儲能以及儲能系統(tǒng)集成與安全等研究方向,專注于能源儲存、轉換及應用領域的科研創(chuàng)新和人才培養(yǎng)。
招聘方向:新型儲能技術,長時儲能技術。
招聘人數(shù):1人
04新能源高效利用及系統(tǒng)集成——崔國民教授團隊
研究方向:新能源高效轉化與利用、多能源互補系統(tǒng)集成、新能源裝備開發(fā)與運維、新能源系統(tǒng)智能控制與管理等。
招聘方向:可再生能源轉化與高效利用,多能集儲與智能電網系統(tǒng),天然氣水合物開發(fā)與技術應用。
招聘人數(shù):1人
(二)優(yōu)秀青年教師崗
已有高質量學術成果及一年以上海外留學經歷的優(yōu)秀博士可申請“青年教師”崗,對已達到副教授水平的優(yōu)秀青年人才開辟“職務聘任綠色通道”。
01葉輪機械流動分離機理及控制——黃典貴教授團隊
研究方向:聚焦于航空發(fā)動機、燃氣輪機、汽輪機、風機及泵閥等關鍵動力設備的內部流動特性研究,深耕風能和水流能的能量吸收機理,致力于透平機械的正問題與反問題氣動設計及多工況優(yōu)化設計。團隊長期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國家級科研項目的持續(xù)支持,并與多家大型國有企業(yè)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
招聘方向:航空發(fā)動機與燃氣輪機,風能。
招聘人數(shù):3人
02制冷與低溫技術——張華教授團隊
研究方向:未來制冷技術、環(huán)保制冷劑、Al+制冷空調等研究方向的基礎研究和新技術研發(fā);面向新能源汽車熱管理、數(shù)據(jù)中心冷卻、熱泵、低溫生物樣本庫等開展制冷技術研究和裝備開發(fā)。
招聘方向:制冷與低溫工程、工程熱物理及其交叉學科方向。
招聘人數(shù):2人
03流體機械流動控制與風能利用——李春教授團隊
研究方向:流體機械流動控制、風力機氣動及結構動力學、轉子動力學及強度與振動、人工智能神經網絡算法與應用等。團隊與英國、美國、意大利、澳大利亞等國外知名大學保持良好的國際交流合作,多人次獲批“瑪麗?居里”人才基金。
招聘方向:風能利用,流體機械流動與振動控制,人工智能。
招聘人數(shù):1人
04機械強度與固體力學——楊杰教授團隊
研究方向:機械結構的損傷、疲勞與斷裂;重要裝備的強度、壽命及可靠性;數(shù)據(jù)融合力學與強度學;結構健康監(jiān)測及評定。
招聘方向:重要裝備的強度、壽命及可靠性,數(shù)據(jù)融合力學與強度學。
招聘人數(shù):2人
05多相流動與先進測試技術——蘇明旭教授團隊
研究方向:復雜多相流動多尺度模擬;多相流關鍵參數(shù)是聲、光、圖像融合測量技術;固定污染源關鍵參數(shù)和環(huán)境檢測技術等。
招聘方向:多相流多尺度數(shù)值模擬,多相流測量及工業(yè)應用。
招聘人數(shù):2人
(三)上海理工大學博士后
學院誠招以下方向(可不限于以下方向)博士后:工程熱物理/熱能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流體機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溫工程/化工過程機械/新能源科學與技術/儲能科學與工程/能源與環(huán)境工程/新能源材料。
四、應聘方式及所需提交材料
應聘者請登錄上海理工大學人才網,注冊填寫個人信息,在線申請職位。網址:http://rc.usst.edu.cn。
五、聯(lián)系方式及面試要求
1)聯(lián)系方式
人事處聯(lián)系人:李老師、梅老師
聯(lián)系電話:021-55271605/021-55270660
學院聯(lián)系人:顧老師
聯(lián)系電話:55274549
2)面試要求
采取學院、學校兩級面試方式,面試內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學能力、個人情況等進行考察審核,并對應聘人員業(yè)務能力、崗位適應能力、發(fā)展?jié)摿Α⒕C合素質測試,通過提問答辯、情景模擬、實際操作等多種方式進行。
(電話聯(lián)系時請說明是在今日招聘網看到的招聘信息,郵件申請時請在標題結尾加上信息來源于“今日招聘網-jrzp.com”)。
【1】凡本網注明"來源:南湖人才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于南湖人才網,轉載請必須注明南湖人才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是本著為求職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
其他教職工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