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2021-05-21 15:46:49 關注:21445次
2018年,經云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批準,我校設立了“光學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省級)。為推進博士后站的事業發展,進一步發揮博士后人員的科學研究作用,加強博士后人才隊伍建設,根據云南省有關規定,我校“光學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省級)計劃招收2021年博士后研究人員。具體事項如下:
一、招收條件
(一)擬招收的博士后研究人員應為新近畢業的博士研究生,獲得博士學位一般不超過3年(2018年6月及以后畢業)。
(二)品學兼優,身體健康。
(三)年齡一般不超過35周歲,特別優秀的博士畢業生,并達到以下條件之一者,年齡可放寬到40歲:
1.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獲校一等獎學金、校長獎學金或同等級別獎學金。
2.主持或作為主要執行人(排名前5)承擔過省部級以上項目。
3.攻讀博士學位以來獲得過省(部)級以上獎勵(主要完成人)。
4.獲得國際知名院校博士學位的外籍或留學回國人員。
5.獲得校級以上優秀博士論文者。
(四)不招收黨政機關領導干部在職進站從事博士后研究;一般不得兼職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二、崗位待遇、職責
(一)崗位待遇按云南師范大學博士后管理相關規定執行;
(二)崗位職責按云南師范大學博士后管理相關規定進行考核;
(三)根據《云南省設立省級博士后站實施辦法》(云人社發〔2017〕110號)規定,博士后可申報云南省博士后科研基金和定向培養計劃;
(四)設站單位擁有云南省光電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不僅為博士后提供良好的實驗條件,而且對高質量科研成果(論文、發明專利、專著等)給予獎勵。
三、申報程序及材料
(一)申請人與設站單位取得聯系,遞交個人簡歷及進站申請,并征得同意。
(二)申請人向流動站提交以下材料:
1.《云南省博士后進站申請表》(一式2份);
2.《云南省博士后科研流動站設站單位學術部門考核意見表》(紙質1份);
3.《云南師范大學博士后研究人員政審表》(紙質1份);
4.兩位本學科領域博士生導師的推薦信;
5.身份證、護照(外籍人員)、港澳臺人員身份證明材料原件及復印件;
6.博士學位證書復印件。申請進站時,未能提交博士學位證書的,可由學校或學位主管部門出具同意授予博士學位證明辦理進站,進站6個月內須將博士學位證書交流動站核驗;國(境)外獲得博士學位的申請人須提供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出具的學位認證書(外籍人員可提供中國駐外使領館出具的學位認證);
7.近半年體檢報告;
8.定向、委培博士畢業生申請進站的,須提交原工作單位同意脫產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證明;
9.無人事(勞動)關系人員(含辭職人員)需提供原單位人事部門解除人事(勞動)關系證明或《辭職證明》,國家公務員辭去公職須提供《公務員辭去公職批準通知書》,上述材料按照干部管理權限原則出具。
(三)流動站組織合作導師、相關專家對申請人材料進行審查、并進行面試,確定人選后報學校博士后流動站管理辦公室。
(四)學校報省博士后管理辦公室審批。
(五)辦理進站手續。
四、博士后合作導師
(一)合作導師及研究方向
姓名 | 研究方向 | 電子郵箱 |
石俊生 | 顏色、圖像與視覺信息處理 | [email protected] |
季 旭 | 太陽能冷熱電利用、太陽聚光技術、太陽能空調技術 | [email protected] |
劉應開 | 光電材料與器件 | [email protected] |
劉 剛 | 生物光譜技術 | [email protected] |
楊培志 | 新型光電材料及太陽電池、低維材料及其在能源領域的應用 | [email protected] |
石俊生男,1960年11月生,漢族,博士研究生畢業于北京理工大學光學工程專業,現為云南師范大學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光學學會光電技術專業委員會第八屆常務委員、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光機電技術與系統集成分會第三屆常務理事、中國圖像圖形學學會三維成像與顯示專業委員會委員,云南省物理學會副理事長,云南省高校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指導分委員會主任委員。主要從事顏色科學與技術、光電成像與圖像處理技術、人眼視覺特性研究。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在研1項;主持完成云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主持云南省教育廳重大專項2項。發表論文70余篇,其中被sci、ei收錄5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8項。獲得云南省自然科學與技術進步三等獎2項。
季旭男,1976年5月生,漢族,博士研究生畢業于北京大學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專業,現為云南師范大學能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云南省(博士)研究生導師團隊帶頭人,“云南省高校中低品位潔凈能源利用科技創新團隊”負責人,云南省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云南省高校卓越青年教師。主要從事太陽能利用、太陽聚光技術、太陽能制冷、直接蒸發空調、太陽能冷熱電聯供、太陽能蒸汽產生、太陽能咸水淡化及相關控制系統等方面研究。近年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國家級及省部級科研項目,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獲授權專利20余項。長期擔任本學科領域國際學術期刊《solar energy》、《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等審稿人。
劉應開男,1970年1月生,漢族,博士研究生畢業于南京大學凝聚態物理專業,現為云南師范大學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院長,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云南省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云南省有突出貢獻的專業技術人才、云南省教學名師、云南省“高層次人才培養支持計劃”教學名師。主要從事半導體單晶納米材料納米器件設計、二維層狀結構材料的制備及光電性質研究。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60余篇,其中國際期刊50篇(sci)(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被國內外同行專家引用達1000余次,單篇論文被他人引用達226人次。發表論文所在期刊一半以上居學科前沿如advanced materials、 applied physics letters、nanotechnology、chemical communications、sensors & actuators b等。
劉剛男,1966年2月生,漢族,博士研究生畢業于華南師范大學光學專業,現為云南師范大學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入選云南省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主要開展利用紅外光譜和拉曼光譜進行大型真菌鑒別、植物葉子、農作物病變診斷、作物種子檢測、以及中藥材鑒定等研究。主持完成2項國家自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云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省人才計劃項目,主持完成“云南省高校光譜技術及應用科技創新團隊”建設項目。發表論文70余篇,其中sci、ei收錄30余篇。獲云南省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類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云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
楊培志男,1966年5月生,白族,博士研究生畢業于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材料學專業,現為可再生能源材料先進技術與制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研究員(專業技術二級崗位),博士生導師,《紅外技術》編委。兼任中國硅酸鹽學會薄膜與涂層分會副理事長,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伏專委會委員,云南省高校材料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入選云南省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主要從事光電功能材料與器件、高效太陽能利用材料與器件研究。主持或承擔了國防973項目、國家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云南聯合基金重點項目、云南省基礎研究重點項目、教育部博導基金等多項研究工作。在國內外核心刊物發表論文100余篇,其中sci收錄78篇。申請發明專利56件,授權26件。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云南省自然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近年來在新型太陽電池領域開展了多項創新性研究,相關研究成果被評為2016年十大光伏前沿技術、入選2016年世界前沿基礎交叉科學研究進展。
五、申報時間
學校博士后管理辦公室常年受理省級博士后研究人員招收工作。
六、聯系方式
1、云南師范大學博士后管理辦公室
聯系人:梁勇電話:0871-65941539
2、“光學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省級)
聯系人:孫麗存電話:0871-65941168
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聯系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貢區聚賢街768號云南師范大學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 郵編:650500
重要補充:請各位應聘人員將上述材料及時發送以下郵箱:[email protected],郵件標題請注明“光學工程博士后招聘(省級)”。
云南師范大學博士后管理辦公室
2021年5月14日
附件【附件1.云南省博士后進站申請表.doc】已下載次
附件【附件2.云南省博士后科研流動站設站單位學術部門考核意見表.doc】已下載次
附件【附件3.云南師范大學博士后研究人員政審表.xls】已下載次
【1】凡本網注明"來源:南湖人才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于南湖人才網,轉載請必須注明南湖人才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是本著為求職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
其他教職工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