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2021-03-19 22:59:14 關注:40551次
一、醫院簡介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建于1956年,坐落在武昌東湖之濱,毗鄰武漢中央文化區楚河漢街。醫院編制床位3300張,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社區服務為一體的國家三級甲等醫院。
醫院注重科技創新和轉化,綜合實力位列復旦版中國醫院排行榜百強,科研學術影響力躍居全國30位,王行環教授團隊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國際最新nature指數躋身全國醫療機構前十,入選全國進步最快醫院榜單。
連續3年位居中國醫院科技影響力排行榜前100名,2016年成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牽頭單位,依托中南醫院建設了湖北省人類遺傳資源保藏中心、武漢大學人類遺傳資源保藏中心。為中國醫學科學院武漢感染性疾病及腫瘤研究中心、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國家干細胞臨床研究機構、科技部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國家醫療器械臨床試驗機構。
醫院先后被國家衛健委授予首批三級甲等醫院、全國文明單位、全國百佳醫院、愛嬰醫院、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全國援外醫療工作先進集體、全國城市醫院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武漢市創建全國衛生城市先進集體、武漢市創建全國衛生城市突出貢獻單位等榮譽稱號,是湖北省文明單位、湖北省醫保異地就醫轉診定點醫療機構、武漢市城鎮職工、居民醫保定點醫院、aaa級新農合省級定點醫療機構。
二、合作導師
張元珍,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婦產科首席專家,二級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發育源性疾病湖北省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湖北省產前診斷與優生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武漢市生殖健康與優生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華婦產科學會委員、湖北省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湖北省女醫師協會會長、湖北省醫師協會婦產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圍產醫學雜志》,《中華產科急救電子雜志》《中國生育健康雜志》《醫藥導報》編委,《武漢大學學報(醫學版)》特邀審稿專家。主要從事出生缺陷的預防、產前診斷與優生咨詢、生殖醫學等方面的臨床和科學研究。主持科研項目二十余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科技部973前期專項課題1項,湖北省科技惠民計劃1項,湖北省科技支撐計劃1項、湖北省衛生廳重點項目1項,湖北省科技創新項目2項,湖北省衛健委重點項目1項。獲湖北省政府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發表科技論文近兩百篇,其中sci收錄論文近百篇,累積影響因子200多分,其中單篇最高影響因子60.392分。2009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13年入選湖北省首屆醫學領軍人才培養工程。2015年入選武漢大學351人才珞珈杰出學者。
研究方向:
1、利用臨床樣本,運用基因組學技術,開展遺傳病的基因診斷、無創產前診斷技術研發及臨床轉化研究;
2、生缺陷致病基因及其相關信號通路的深入功能學研究;
3、環境內分泌干擾物導致不孕不育、胚胎發育異常的臨床相關性研究及分子機理研究
趙剡,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主任醫師,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副院長兼急救中心主任,湖北省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主任委員、湖北省急診醫學質量控制中心主任、湖北省急救與復蘇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負責人、湖北省急救技能培訓中心主任、美國心臟協會(aha)心血管急救技能培訓中心(武漢大學中南醫院)主任、湖北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委、武漢地區急診醫學診療中心主任、中國醫學救援協會災害救援分會常務理事、中國急診青年醫師協會常務委員、中國醫師協會急診醫師分會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急救醫學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法國駐武漢總領事館醫學顧問。擅長各種急危重癥的診治、急診質量控制、急診醫學流行病學/循證醫學和大數據分析。先后承擔科研項目15項,省級項目7項,地區級項目1項。2015至今,發表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論文37篇,sci收錄18篇,單篇論文最高sci影響因子4.936分,累計影響因子48.4208。出版專著(譯著等)共12部。
研究方向:
1、創傷性腦損傷后腦血管自動調節障礙、腦損傷修復的機制研究;
2、急危重癥機械通氣誘導的膈肌功能障礙的機制研究;
3、心肺腦復蘇相關基礎、模擬與臨床研究;
4、代謝綜合心肌功能不全機制研究。
葉啟發,德國海得堡大學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移植醫學中心首席專家,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肝膽疾病研究院院長,武漢大學移植醫學中心主任,國家衛健委移植醫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及工程技術委員會主委,兼任中國醫院協會器官獲取與分配管理工作委員會主委、中國醫師協會器官移植學分會副會長及移植器官質量控制專業委員會主委、湖北省肝膽疾病學會會長等多項職務。
從事肝膽胰外科和門脈高壓外科40余年,在國內率先開展了背馱式肝移植技術,已創建背馱式肝移植國內、國際領先技術17項,保持背馱式肝移植最長存活記錄(超過20年),技術在國內33家大型三甲醫院推廣。以自體肝移植技術緩解肝源難題,率先在國內開展了自體肝移植術,主持制定《自體肝移植國際共識》,取得肝癌術后最長存活14年(仍在隨訪中)記錄,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技術輻射到全國。拓荒中國公民捐獻器官移植之路,牽頭制訂9項行業規范和標準,為國家衛健委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據,推動中國器官捐獻事業與國際接軌。應用自主研發的機械灌注系統(低溫、亞低溫、常溫,攜氧與非攜氧)優化器官質量,將天然高分子血液凈化吸附材料應用于肝腎功能衰竭與器官維護,填補國內技術空白,打破國際技術壟斷。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科研項目50余項,獲得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科技獎項20余項。主持制定國際、國內共識及行業標準9項,獲國家專利27項,主編參編論著16部,發表論文632篇,sci論文113篇,其中sci最高影響因子21.95,成果被引用2273次。榮獲第三屆國之名醫最高獎項"國之大醫•特別致敬"獎、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湖南省政府"芙蓉學者計劃"成就獎、"江城金口碑"醫生,當選湖北省醫學領軍人才、中南大學首屆"湘雅名醫"、武漢大學珞珈杰出學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研究方向:
1、背馱式和自體肝移植的基礎和臨床研究;
2、心臟死亡和腦死亡供體器官功能評價、維護、修復和修飾;
3、天然高分子轉化醫學研究;
4、生物人工肝吸附材料研發;
5、器官移植免疫耐受相關機制研究和臨床驗證;
6、移植微生物感染和免疫精準治療;
7、移植病理和免疫相關基礎研究。
周芙玲,主任醫師,珞珈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血液內科主任,大內科教研室副主任。2018年度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人選。武漢大學2016年度"351人才計劃"入選者,珞珈特聘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現任中華醫學會教育技術分會委員。中國醫學裝備協會輸血醫學裝備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老年醫學會血液分會委員。亞太醫學生物免疫學會常委。湖北省醫學會血液分會委員。湖北省臨床腫瘤學會血液腫瘤專委會主任委員。長期從事血液惡性腫瘤的臨床工作,擅長不明原因發熱、骨痛、淋巴結腫大及免疫相關疾病的診治。2011-2014年先后在美國md anderson癌癥中心及斯坦福國際研究院進行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為血液腫瘤相關基因及免疫治療。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重點項目1項。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oncogene,blood rev及oncoimmunology等國際知名雜志發表sci收錄論文40余篇。國家專利5項。長期擔任leukemia等雜志審稿專家。
研究方向:
血液病治療或腫瘤基因免疫治療
熊斌,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胃腸外科科主任,胃腸外科黨支部書記。主要學術任職為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胃癌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結直腸腫瘤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抗癌協會大腸癌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胃癌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結直腸腫瘤專業委員會腹膜腫瘤專業委員會(學組)主任委員,湖北省臨床腫瘤學會(esco)副理事長,湖北省抗癌協會胃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等。主要研究方向為惡性腫瘤轉移機制及早期防治研究工作,在循環腫瘤細胞的研究方面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從事惡性腫瘤的臨床和科研工作三十余年,擅長惡性腫瘤的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以及惡性腫瘤轉移復發機制的研究,在胃癌和結直腸癌的規范性多學科綜合治療和規范性手術治療方面有獨到之處。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的身份發表論文200余篇,其中sci收錄100余篇,單篇最高影響因子為15.4,他引2000余次。作為副主編出版專著2部,參編專著2部。獲湖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湖北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湖北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
目前承擔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聯合基金、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轉化醫學及交叉學科研究聯合基金、疑難病癥診治能力提升工程(腫瘤學)注冊臨床研究項目等。
研究方向:
1、消化道惡性腫瘤轉移的分子機制;
2、惡性腫瘤的早期診斷及干預。
吳高松,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甲狀腺乳腺外科主任,主任醫師/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博士后;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循證醫學分會乳腺甲狀腺疾病學部主任;湖北省乳腺甲狀腺學會會長兼理事長;衛生部(衛健委)規劃國家"十一五、十二五"重點視聽教材《甲狀腺全切除術的技術改進及規范》主編。
在國際甲狀腺乳腺外科領域,實現了一系列關鍵技術突破與核心理論構建:美國乳腺外科學會會刊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發表封面論文"原創性手術方法—上肢淋巴系統功能保護性乳腺癌腋窩淋巴結清掃術",同期刊發國際權威專家長篇正面評論;發表"甲狀旁腺功能分型",提出甲狀旁腺功能保護策略;發表"臨床實用性喉上神經分型",提出喉上神經解剖性功能保護理念;美國甲狀腺學會會刊videoendocrinology發表五種冠名"吳高松"甲狀腺規范術式;美國甲狀腺學會會刊thyroid發表術中預測神經功能性完整性的標準,為甲狀腺手術精準功能保護提供參考依據。
主持或參加國家863計劃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衛生部教材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湖北省衛生計生委等項目。2017年至今,發表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sci論文38篇,單篇論文最高影響因子7.786分,累計影響因子136.168分。
研究方向:
1、乳腺癌雌激素信號通路及內分泌治療耐藥機制研究;
2、甲狀腺未分化癌化療療效相關性研究;
3.甲狀腺、甲狀旁腺、乳腺疾病臨床研究。
喻愛喜,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創傷與顯微骨科主任,骨科黨支部書記,享國務院特殊津貼。湖北省第一、二屆醫學領軍人才(骨科學),武漢市黃鶴英才,兼任湖北省創傷顯微外科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武漢市顯微外科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顯微外科醫療質量控制中心主任、中國醫師協會顯微外科分會副會長、湖北省醫學會顯微外科學分會主任委員、《中華顯微外科雜志》副主編等。主要研究方向為創傷顯微修復、生物醫用材料基礎與應用、骨腫瘤等。以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發表學術論文120余篇,sci收錄五十余篇,其中一區論文10余篇,一篇論文獲2010年度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力國際學術論文;獲國家及湖北省科技進步獎等共十余項,已培養博士及碩士研究生60余名。
研究方向:
1、骨科創傷及顯微修復;
2、生物醫用材料基礎與應用;
3、骨腫瘤。
徐海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醫學影像科主任,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北省第二屆醫學領軍人才。主要進行中樞神經系統放射學、生物醫學工程、分子影像學等領域的研究。已培養博士后1名,博士、碩士研究生70余名。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子課題1項,主持榮獲湖北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3項,在國家期刊發表論文160余篇,其中在small,biomaterials,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jama,nat genet,cell metabolism等sci雜志發表60余篇。研究團隊致力于探索膠質瘤的發生發展機制及其精準診療評估,以及意識障礙病理機制的結構功能變化研究。
研究方向:
1、腦膠質瘤病理機制的分子影像及其ai研究;
2、意識障礙病理機制的結構功能成像及其ai研究。
魯志兵,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心內科主任,博士、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任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與起搏分會青年委員、室性心律失常工作組委員、起搏工作組委員、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心律分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武漢市心血管病學會心律失常分會委員、湖北省cit心律失常青年俱樂部主席,中國綠色電生理聯盟湖北分部副主席,全國心血管介入診療培訓基地導師。任美國sci雜志autonomic neuroscience:basic and clinical雜志主編(editor),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志特邀審稿人,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jama cardiology和circulation:arrhythmia and electrophysiology等權威雜志上共發表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sci論文30余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及面上項目共3項,主持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1項,教育部博士點基金新教師基金1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華夏科技一等獎,珞珈青年學者。團隊多年來一直開展基礎和臨床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尤其是對心律失常的診治有豐富的積累;圍繞主要心血管疾病,包括室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動脈粥樣硬化、心力衰竭和高血壓等方面進行了較為扎實的研究工作。
研究方向:
1、心律失常的自主神經機制研究;
2、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療和分子機制研究;
3、代謝性疾病的心血管表現。
李一榮,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檢驗科主任,主任技師、博士研究生導師,醫學免疫學博士,美國"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birmingham"博士后。先后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以及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啟動基金等多項課題。主要從事病原菌糖組學與感染免疫的研究,在mol microbiol和jb等sci收錄期刊發表論文30余篇。先后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次,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次,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二等獎1次。現兼任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基層檢驗技術標準化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風濕免疫學會常務委員、湖北省醫學檢驗分會副主任委員和中華檢驗醫學雜志編委。同時也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同行評議專家和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啟動基金評審專家。
研究方向:
1、重要病原微生物感染及致病機制;
2、炎癥與腫瘤。
曾憲濤,湖北竹溪人,中共黨員,主任醫師、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循證與轉化醫學中心常務副主任兼人事處副處長、武漢大學循證與轉化醫學中心副主任、武漢大學第二臨床學院循證醫學與臨床流行病學教研室主任、《醫學新知》執行主編。兼任國家衛健委抗菌藥物臨床應用與細菌耐藥評價專家委員會委員,中華預防醫學會、中國醫師協會、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等8個國家二級學會的常務委員、2個學組的主任委員/組長,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2區)和frontiers in genetics(2區)的guest associate editor,frontiers in oncology(2區)的review editor和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2區)的editor,《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中國循證醫學雜志》、《中國醫學前沿雜志》、《湖北醫藥學院學報》等刊物編委,《現代泌尿外科雜志》和《中國醫學倫理學雜志》青年編委,lancet、bmj等60余本sci刊物審稿人。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等9項,個人經費近千萬元,主編/譯專著10部、參編規劃教材5部,發表sci論文100余篇(第一/通信作者>;60篇),h指數21;起草行業標準4部,參與起草7部。獲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牌(核心人員),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首屆生物技術領域青年科學家"最具發展潛力獎",省部級一、二、三等獎4項。
研究方向:
1、微生態與系統性疾病。圍繞口腔微生物組和腸道微生物組,系統開展循證研究、臨床/分子流行病學研究和轉化醫學研究。
2、泌尿系統疾病的臨床及轉化研究。圍繞前列腺疾病、膀胱疾病系統性開展指南制定、臨床研究、臨床流行病學調查、分子機制研究、診治新策略及新技術研究。
3、循證與臨床研究的理論方法與應用創新。圍繞傳統循證醫學研究方法、臨床試驗、真實世界數據、證據合成及評價、指南及標準的制定方法、智能化證據的整合及推薦開展研究。
三、薪資待遇
1、普通博士后年收入25萬元以上,重點博士后年收入35萬元以上,上不封頂。(年收入均為稅前,不包括獎勵)根據具體工作業績,優秀者可以突破;
2、享受國家規定的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
3、享受職工同等的文章、專利、項目等各類科研獎勵;
4、可申請國家級、省級、武漢大學自主科研基金以及中南醫院聯合基金項目;
5、可申請武漢大學博士后公寓;
6、其他待遇參照國家、省、市及武漢大學相關規定執行。
四、招聘要求
1、招收臨床醫學、生物醫學工程、化學、生物信息學、藥學、轉化醫學、中西醫結合等相關學科。有交叉學科或聯合培養背景者可優先選聘。
2、品學兼優,身心健康,具備較強的科研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3、近三年取得博士學位人員或應聘當年應屆博士畢業生(能按期獲得博士研究生學歷學位),年齡原則上不超過35歲,有優秀研究經歷者可適當放寬博士畢業年限和年齡。
五、聯系方式
方式一:應聘人員打開網址(https://www.znhospital.com/bsh/16808.jhtml)點擊申請填寫信息,同時將自薦信、本人簡歷(含學習與工作經歷、論文與課題列表、研究計劃等)及相關證明材料整理為一個pdf格式的申請材料發送至武漢大學中南醫院人事處電子郵箱:rsc67811772@163.com,郵件請注明"應聘×××導師博士后+姓名+高校人才網"。
方式二:應聘人員聯系意向合作導師,與之溝通合作意向后,由合作導師向人事處推薦意向博士后人選,并遞交申請材料。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博士后招聘官網:https://www.znhospital.com/bsh/16808.jhtml
更多最新博士后導師招聘需求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武漢大學中南醫院人事處"
【1】凡本網注明"來源:南湖人才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于南湖人才網,轉載請必須注明南湖人才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是本著為求職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
其他教職工招聘